28中文网

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67节

家中备了酒筵,为杜中宵接风,此次风波,便就这样平息了下来。</p>

第二日,杜中宵叫了营田务的孔目官乔保平来,对他道:“秋收已过,现在营田务钱粮充足,再不是前些日子捉襟见肘的窘迫样子。此次去州城,知州相公吩咐,要在营田务推保伍法,不只是以前一样让各家互保,还要组织乡兵。有乡兵就要有军备,器杖州里甲仗库可以借一些给我们,但大多还是要我们自己想办法。县里收铁,多是打制农具,现在要打兵器,需多收买些铁来。”</p>

乔保平有些为难:“官人,营田务的铁匠作,打制的农具卖得极好,多有外州商人到我们这里来收买农具的。卑职正想借着冬季农闲,多打制一些农具赚钱,若是制兵器,只怕——”</p>

杜中宵道:“无妨,现在有钱有粮,多招一些人来就是。永城地处汴河岸边,你可以让来往商人带话出去,凡是铁匠,来我们这里多给钱粮。还有,在附近乡间选些手巧的来,在铁匠作为学徒,学上些日子也能做活。铁匠作的很多活计,本就不需要熟手匠人。”</p>

乔保平想了一会,点了点头。这个年代的工匠还是师徒制,开始是做杂工,学不到什么手艺,要让师傅满意,才开始教授技艺。如此培养人才太慢了,杜中宵建起来的场务,因为是官发钱粮,对师傅培养徒弟有奖励机制。正是因为如此,场务里才能充利用学徒。</p>

商议过了兵杖器甲,乔保平道:“官人,如果招集乡兵,就要教阅。不管是十日一阅还是半个月一阅,都耽误农时。组织了乡兵,今年许多村子的开荒、垦田、修渠、铺路诸般事务就耽误了。”</p>

这正是夏竦要求组织乡兵让杜中宵心烦的地方,营田务的人力有限,乡兵脱产训练几个月,便耽误了冬天做工程。营田务比周围的普通村子有吸引力,很多一部原因是人员组织得力,基础设施更好。人都去舞马弄枪了,各种工程谁来做?</p>

想了又想,杜中宵道:“不如这样,修桥铺路诸般事务,与乡兵教阅合在一起。教阅完毕,直接把乡兵拉去修桥铺路。反正他们的钱粮,都是营田务里发,不会混淆。”</p>

乔保平拱手称是。这就是营田务的好处,治下各村都是一个整体,关系简单得多。</p>

聊过了组织乡兵的事,乔保平叹了口气:“刚收罢秋粮,有了收获,营田务好不容易缓过来,不再如以前一样捉襟见肘,知州就要办乡兵。现在周围盗贼不起,若再拖上几年就好了。多修些大沟,把周围的土地都整治好,多招些人来,营田务的钱粮当数倍于永城县。”</p>

杜中宵跟着叹了口气,没有说话。整治土地可以,营田务再招人却不容易了,周围的流动人口大多已经被吸收进来,再招募人手,可能就是其他州县的了。人户是官员政绩,哪个官员肯让自己治下的百姓大量到营田务来,更何况随着营田务的发展,周边的地主纷纷提高了雇农的待遇,人不好招了。</p>

算着营田务今年的收入,聊着营田务的事务,杜中宵有一种感觉,永城的营田已经遇到了一个瓶颈,再想像以前那样快速发展很难了。人力终究有限,现在又不是地少人多的时代。</p>

讲罢了营田务的事务,乔保平突然道:“官人,陶十七一直鼓捣的那个什么蒸汽机,最近说终于好用起来。他托我跟官人说一声,若是有闲,去看一看。”</p>

“哦——”听了这话,杜中宵吃一惊。从自己提出蒸汽机的构想,到现在有数年时间了,有自己从旁指导,陶十七一直用功,又有韩绛和苏颂从旁协助,也该有些成果了。不需要多么先进,只要能够装到船上,可以在汴河上运输就是成功。</p>

大宋与历史的英国不同,没有大量的殖民地,但有庞大的国内市场。现在最要紧的,也不是发展轻工业,而是与军事相结合的重工业。一个火药,一个蒸汽机,便是核心。如果由此形成煤钢联合体,便就可以初步开始工业革命之路。</p>

于大宋纺织业不是一个好的工业革命的引子,交通运输更加合适。有官方的力量,如果蒸汽机进入实用阶段,可以大建铁路和轮船。一旦解决了运输问题,内地发达的经济,就可以转化为边境地区的军事实力。有内地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到边疆,便就可以改变与党项和契丹的实力对比。</p>

夏竦一心要行保伍法,寓兵于民,减少军事开支。实际上一旦解决了运输问题,西北的军队可以增加几倍,用人堆也能把党项堆死。</p>

想到这里,杜中宵再也坐不住,站了起来,来回踱步。想象一下,如果有铁路通到西北,便就有足够的钱粮,支撑数路几十万大军,分几路向党项进攻。党项才多少人?有六十万大军,一路三十万,硬推过去,元昊有天大的本事也抵挡不住。</p>

什么保伍法,杜中宵在营田务实行的也不是保甲,其实是集体化的村庄而已。保甲其实还是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的思路,与杜中宵推行的政策南辕北辙,本就不是一路。杜中宵要做的,是把内地的经济发展起来,再利用交通网络,把经济力量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对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。</p>

第106章 故人重逢</p>

听着机器的轰鸣声,杜中宵好似回到了从前熟悉的岁月,一时有些出神。</p>

陶十七兴奋地道:“官人,你看这机器小了许多,可力气却大得多。我试过了,现在这机器的力气可比得上十头牛,着实是了不起!”</p>

杜中宵拍了拍陶十七的肩头,道:“干得好!此物制出来,不管是装到船上还是用来拉车,都有极大的用处。你若有意,以后不要做别的事了,专门研究这机器。”</p>

陶十七道:“官人吩咐,小的自然照做。不过河里的船有帆,何必用此物?此物用了不少铜铁,价钱极高,用来拉车也是不划算的,不如使用牛车。”</p>

杜中宵笑道:“不管牛车马车,最麻烦的都是饲养牲口麻烦。用这机器拉车,只要有煤,可以日夜不停。即使价钱贵一些,也不是牛车马车能比的。至于河里,这机器可以代替纤夫。仅在汴河一线,便节省十几万人力。这机器再贵,也是值得的。”</p>

蒸汽机比畜力强的最重要一点,就是使用成本低,而且运行时间长。以现在的技术,制作出蒸汽火车来,也未必比骑马更快。但蒸汽火车可以日夜不停地奔驰,哪怕时速五十里,一日一夜也可以轻松跑到千里之外,这就是什么车都比不了的。</p>

杜中宵有前世的记忆,自然知道蒸汽机意味着什么,但对这个时代的其他人来说,并不能一下子就认识到蒸汽机的价值。哪怕历史上的欧洲,蒸汽机也是慢慢推广开的。便如陶十七,虽然一手参与制造了这台蒸汽机,但却想不出这东西的价值,对他来说只是兴趣爱好而已。</p>

杜中宵让陶十七开着蒸汽机,连续运行三天三夜,看一看会不会出什么毛病。</p>

接到杜中宵的信,韩绛迫不及待地从陈州赶来,要亲眼看看最新的蒸汽机什么样子。</p>

看着轰鸣的蒸汽机,韩绛对杜中宵道:“待晓,这机器十几天来一直动着?”</p>

杜中宵点头:“不错,若不如此,怎么知道会不会出什么毛病。”</p>

“好,好,现在这样大小,可以安到船上去了。我听人说,江南本有车船,用人踩踏,在湖里运转出飞。我们可以从江南请会制车船的工匠来,把这机器装到车船上。如果一切顺利,汴河上的漕船用这机器,可以省下多少船工纤夫!此是国之重器啊!”</p>

杜中宵笑道:“不只是船,我在想,这机器真地好用,可以装在车上。不用马匹,就用这机器拉着车子。你想啊,石炭只要从地里挖即可,不用饲料,不用人去养。”</p>

韩绛皱着眉头道:“装在车上,可以吗?机器装在车上,怎么能走?”</p>

听了韩绛的话,杜中宵一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。想了一会才醒悟过来,韩绛的印象中车都是由人或牲畜拉的,这机器怎么拉?理了一下思绪,杜中宵对韩绛道:“机器装在车上,直接让轮子转。车轮转起来了,车便就向前走了,是也不是?”</p>

韩绛想了好一会,才明白杜中宵的意思,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。</p>

对杜中宵来说,有前世的知识,蒸汽机自然跟火车联系起来。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自带动力的车没有见过,脑筋一时转不过来。便如韩绛,听了杜中宵的话,也不向车的那个方向想,而一心想着把蒸汽机装到船上去。</p>

汴河里的漕船有帆,装蒸汽机上去,是辅助动力,代替纤夫。</p>

看过了蒸汽机,韩绛道:“待晓,你把这机器的图给我一套,我回陈州,着人照着制一台出来。陈州可制船,我从江南找些船工,制艘车船,试试这机器在船上用起来如何。”</p>

杜中宵自无异议。自己的永城县是个小地方,没有造船的条件,只好让韩绛去试制轮船。</p>

把蒸汽机装到车上,并不一定要修铁路,做拖拉机一样可以。铁路的好处是运量大,运行平稳,专营线路。杜中宵现在是试车,等车好了,再造火车修铁路不迟。</p>

与韩绛一起回到后衙,两人闲坐。</p>

杜中宵道:“子华,现在朝廷令地方广建学校,我县里也要建一处。我在想,这几年我们几个人搞的这些画图、算学之类,可以放到学样去教。这些东西学了,也有大用。”</p>

韩绛道:“自然可以。只是就怕无人愿学。科举不考这些,谁愿意费那心思。”</p>

杜中宵道:“又不是所有的人读书都能做官。建起州县之学,入学的学生,又有几人能中进士。而学了这些,中不了进士,也可以入场务啊,总是安身立命的本钱。”</p>

按照杜中宵的设想,以后州县都可以办一些官有工商业之类,专门从学校里招学这些的学生,从而形成一种循环。只有把学习跟就业联系起来,才能提供学习的动力。</p>

韩绛想了想,点头同意。陈州是繁华之地,官有的场务酒楼之类比亳州多多了。</p>

两人谈了一会闲话,述说了这一年的别离之情,不知不觉又转到了技术上来。</p>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28中文网【zw28.net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风雨大宋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