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中旬,因江堤决口及连降暴雨引发内涝,导致被迫迁徙,远离江边的宜安城百姓,正热切期盼着重新回到城里。天空已经放晴了七天,宜安城内的积水也已基本退尽。经济上的损失,虽然已经是既定的事实,但是相比起三年前的洪灾,此次官府的作为,倒确实是称得上可圈可点的。不仅及时将百姓和可带财产悉数及时的转移,后续的赈灾事宜也是做得井然有序,颇有章法。同样是遭灾,但比起三年前,无论是人命还是财产的损失,都减少了很多。宜安城的百姓,对于在三年前的那次洪灾之后才来上任的城主刘安的认同感,也因此与日俱增。如今大家就等着刘城主一声令下,便回到城里去重拾家园了,然而,城门却依旧紧闭着。怎么回事儿啊?大家都盼着早点回家了,咋还不开门了?
宜安城,往北十里,有座山峰,名曰朝云。宜安城三十万百姓此时就暂居在朝云峰的周遭。连绵不绝的帷帐,星罗棋布的从山脚布到山腰。现任宜安城主刘安此时正在山腰处的临时官帐内,招待着从京城来的水部郎中郭守敬一行。虽说从品秩上,大家都是四品,但郭守敬不一样。不是因为他是京官,而是因为他在水部工作了四十多年,劳苦功高,深得皇帝的器重,以四品官身特赐穿紫服,仪同二品。因此刘安在郭守敬面前,皆是以下官自称的,况且人家现在还顶着个"巡按御史"的头衔,这可是钦差,代表皇帝的,就更不可能托大了。
一边吃着简单的饭食,郭守敬还一边与人交谈着。宜安城是此次巡江查访的第一站,一到这里,郭守敬便立即进入了工作状态。既不摆钦差的谱,也没有上官的架势,吃个饭也没有要求另起炉灶,而是与大家一起,有什么吃什么。六十多岁的老人了,舟车劳顿后,也不说休息一下,而是立马召集宜安城的官员,不断询问了解情况,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。这是一个真正将百姓,朝廷放在心上的官员,也难怪他要出差,皇帝要上赶着派自己的亲卫队随行,这一切,他当然是值得的。
吃完午饭,郭守敬便要求上堤坝去看看。刘安考虑到他毕竟六十多岁了,请他稍作休息,却被他拒绝了。无奈下,刘安只好亲自领着他们下山,往堤坝走去。一路上,不断有百姓向其询问,何时重开城门。然而,因为上游还在持续降雨,地处中游的宜安城会不会再次被冲击到,现在委实还难以确定。万一,洪峰再来,难道才刚回城就又要再跑出来?因而对着百姓们期盼的眼神,刘安也只能模棱两可的道:就快了,就快了。
六月里,又是大中午的,顶着个大太阳,在尚还泥泞的山道上行走,那种感觉委实是令人一言难尽。眼见郭守敬已经脱掉官靴,赤脚而行,张恪及随行的三十位宫中内卫也有样学样,脱掉鞋子,踩着软腻的泥巴,缓慢前行。这道路实在太过难走,十里路,一行人足足走了一个时辰,才来到江边堤坝。
在堤岸上歇了一口气后,郭守敬拿了把锤子便走下堤岸,沿岸一路敲过去。张恪如法炮制,沿着堤坝从另一个方向敲敲打打。不得不说,这段堤坝修得还是挺牢固的,毕竟是三年前被洪水冲毁,翻新过的。从坝底上来后,郭守敬略略提了几个小意见,便询问起城区遭灾的过程。此次灾情,其实更多的还是由于连续的暴雨所致,真正溃堤的只有两处地方。刘安带着郭守敬等人又向前走了一段,来到其中一个溃堤处查看。
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后,发现从走势上看,此处河段有一个明显的拐弯,江水奔涌到拐角处,冲击力度明显比别的河段要大了许多。就说现在无风无浪的,可站在此处,却依然有惊涛拍岸的感觉。郭守敬仔细观察着此处堤坝,他有点了解了为何此处会出现溃防了,这还真不是地方官员有亏职守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28中文网【zw28.net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小族长的奋斗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